一、目的意义
1、本着“实用、够用”的原则,探索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途径、方法,切实改变教育盲目性,加强针对性,提高教育成效。
2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,培养复合型人才,增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。
3、发挥学校多种教育资源作用,形成多形式多方位多渠道培养学生的模式。
二、项目与基本要求
(一)凡在校学习的学生,均应当参加普通话水平、计算机应用能力、书法水平、应用文写作能力、礼仪常识运用、基本劳动技能等六项培训和检测,并合格。因病因事请长假、休学、经学校同意提前实习、半工半读学生、有生理缺陷的学生,经学校研究同意,可降低考试难度或降低及格分数或申请免考。
(二)从2007年新入学学生开始,不参加普通话水平、计算机应用能力、书法水平、应用文写作能力、礼仪常识运用、基本劳动技能等上述项目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学生,可以延缓半年或不予颁发毕业证书。
(三)各专业部、各班级、各招生教师和学校各部门都要积极创造条件,支持全体学生参加上述六项基本素质的培训与考核。专业部长、班主任、相关任课教师,要为学习训练基本素质搭建多种实践平台。
(四)对基本素质考试不合格的学生,教务处、德育处和培训就业办要利用课外活动、周末开办补训班等形式,千方百计让学生训练合格。
(五)校团委要组织学生会和各学生支部,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,通过活动,促进学生六类基本素质的提高。
(六)班主任要热情做好发动工作,并充分利用班会课、读报课时间,组织学生进行训练。
三、达到标准及培训管理、测试办法
(一)普通话水平
1、参照区(县市)级语言文字委员会组织的普通话等级测试标准进行测试。
2、机电、模具、电子、服装、建筑专业学生应达到二级乙等,旅游、幼教、财会、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达到二级甲等。短训班学员不作硬性规定,但提倡学员参加普通话等级测试。
3、学生参加区(县市)级以上语言文字委员会组织的普通话等级测试,获二级乙等以上者,可以申请本项目免考。旅游、幼教、财会、计算机测试等级应在二级甲等以上方可申请免考。
4、学校在每个专业开设普通话课,一般安排在一年级第一学期。普通话课不但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的教授,更重要的任务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。
5、各班主任教师利用班会课、读报课等机会,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。
6、普通话理论测试,由教委通过考试形式完成。能力测试,通过有测评资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测试,符合颁证条件的,由市语委发证。
7、学校教务处、德育处组织力量,对课堂学习、生产实习、生活休闲中应用普通话的情况进行调查和管理。
8、学校领导在面向学生作公开讲话时,一律使用普通话。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,讲课时必须使用普通话。其他岗位上的人员,提倡在工作场合使用普通话。
9、普通话水平理论考试在一年级第一期末考试,应用能力等级测试从第二期开始进行。普通话水平高的同学,可以申请参加上一个年级的等级测试。没有考试合格的学生,可以参加下一个年级的考试。
(二)计算机应用能力
1、按计算机应用课程标准执行。非计算机专业学生,可适当降低要求。具体标准由教务处、生产实习处组织计算机专业部制定。
2、理论要求不过高,重点在于使学生具备实际操作的技能。如使用一种方法录入汉字,能正确排版、打印文件,能在网上搜索有用资料,能用电子表格进行一般统计。
3、在一年级或二年级进行考试。由教务处、生产实习处组织计算机专业部教师进行教学训练和考核。
4、学校可在周末开放计算机室,为学生练习提供机会。
5、计算机专业部可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,设置团体奖和个人奖,并将荣誉计入班级评比中。
6、组织学生计算机爱好者,成立计算机俱乐部,组织培养一批骨干成员,借以影响和激发其他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。
7、对非计算机专业的短训班学员可相应降低考试标准。
(三)书法水平
1、参照教师书法等级测试标准进行培养和测试。
2、由书法家易校长组织教务处、德育处人员、教师书法家及爱好者实施管理。
3、由易校长主持召开“写字与书法艺术”学生动员大会,号召学生积极行动起来,写规范字,写好字,鼓励基础条件优秀学生练习书法。
4、服装、旅游专业学生在第二期末进行测试。其余专业学生在第三期末前进行测试。
5、学生应达到的等级为4级以上。
6、对第一次测试不过关的学生,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进行补习。每天课外活动,中午、晚上行课前10分钟预备时间,各班班长、学习委员要督促学生练习书法。
7、每期举行一次书法练习成果展,专门展出学生书法作品。
8、成立学生书法协会,制定章程,定期开展活动。此项工作可以由校团委、学生会组织。
9、每位教师,上课书写必须要求规范。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作业,做到书写规范,排列工整。
10、学校公开出示的小黑板、大黑板上的通知、告示、工作安排,务必做到规范、整洁。
(四)应用文写作能力
1、由教务处组织语文教研组完成此项工作。
2、制定中职学生应用文能力训练标准和训练大纲。
3、课表上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,每周开课一节。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应用文写作练习。
4、第三学期末,学校统一组织应用文能力考试。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,要实施补考。
5、考试总分为100分,60分及格。考试时间为100分钟。考试内容应包括必须的理论常识,但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常用应用文写作能力。采用闭卷考试方式。
6、为了增强考试严肃性,可以分专业或分年级进行考试。一人一桌,按高考标准组织考试。阅卷由教务处统一组织。
7、各部门针对学生下发的通知、告示、表格资料等,要求符合应用文的一般格式,语言规范,标点符号正确。
8、短训班学员可适当降低培训与考试标准。
(五)礼仪常识运用
1、每位学生(含短训班学员)均应参加礼仪常识运用培训与考核。
2、培训与考试的组织部门为德育处、培训就业办和旅游专业部。
3、制定礼仪常识标准,要求各班学生按标准进行训练。内容要求具体,力求可操作性。条款中未涉及的,评分时就不计入其中。内容至少应涉及课堂礼仪,重大仪式礼仪,家庭礼仪,一般公共场所礼仪常识等。重点规范仪表,规范口语,规范行走站坐姿势,进办公室礼节,公共场所列队。
4、学校领导、班主任、任课教师均是责无旁贷的示范者和教育者。旅游专业教师担负培训学校领导、班主任、任课教师、学生干部的职责。
5、每期考察考核一次,每次100分制计算。每期考察考核的内容应明确。规范测试80分,平时考察记载20分。60分以下为不合格,60分以上为合格,75分~84分为良好,85分以上为优秀。每届学生每班可推荐评选出1~3名礼仪标兵,学校发给荣誉证书做纪念。
6、对礼仪综合考察考核不合格的学生,要进行专门培训,直到合格。
7、礼仪培训与测试在第二期中途进行。分专业、分年级考察和考核。
8、上下课,重大集会,师生要互相问好。有时需要鼓掌,以示礼貌。
(六)基本劳动技能
1、在德育处的指导下,由各班主任教师组织班委干部完成考察评价工作。
2、内容涉及劳动态度,基本劳动技术,公益劳动绩效三个方面。由德育处制定出可操作的评价标准,各班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订。标准要事先向本班学生公布。
3、以100分制计算后,再对应转换为不合格、合格、良好、优秀四个等级。60分以下为不合格,60分以上为合格,75分~84分为良好,85分以上为优秀。劳动等级为不合格的学生,个人操行评价应登记为不合格。每期末评价一次。
4、德育处对部分班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,以此了解班级考察考核的真实度、准确度和训练水平。
四、工作进程
(一)普通话
一年级第一期末考试,应用能力等级测试从第二期开始进行。
(二)计算机应用
一年级或二年级进行考试。
(三)书法
服装、旅游专业学生在第二期末进行测试。其余专业学生在第三期末前进行测试。
(四)应用文能力
第三学期末,学校统一组织应用文能力考试。
(五)礼仪常识运用
每期考察考核一次,每次100分制计算。
(六)基本劳动技能
每期末评价一次。
五、保障措施
(一)学校成立学生基本素质培训考核领导委员会,校长任主任,亲自抓这项工作的落实。下设专委,成员有校级干部,中层干部,专业部长,教研组长,学生骨干。职责是组织管理、应用研究、督促与考察。
(二)在教职工大会上作动员,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培训学生和管理学生,争取用最少的时间,尽快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。
(三)对主持培训与考核的各个部门,制定具体的评价制度,依靠制度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。
(四)协会、俱乐部及其他经学校批准成立的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活动,学校不给予经费支持,但要派出教师负责指导和管理。
六、执行日期
本办法从2006年9月25日起实施。
永川市职教中心
二○○六年九月